31 C
Singapore
Wednesday, August 27, 2025
spot_img

Asia’s largest! Two ultra-large “dredging tools” launched on the same day

Must read

8月26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中交集团两艘35000m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浚广”轮吉水仪式在振华海工举行。

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重,启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毅,中交疏浚党委副书记、总裁霍胜勇,中交广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松,中交天航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军清,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由瑞凯,党委常委、副总裁张健,副总裁、总工艺师陆汉忠,副总裁沈秋圆,中船第708研究所副所长朱建璋,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区党委书记任锴胜等出席仪式。

陈重在致辞中指出,“通浚”轮、“浚广”轮是中交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我国疏浚装备制造业迈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里程碑。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中交集团将秉承“行业有需求、中交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双向有奔赴、合作有共赢”的理念,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中交方案、中交智慧、中交力量。

蔡毅在致辞中表示,启东市将一如既往与中交集团及旗下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项目建设与运营排忧解难,共同探索海洋产业发展新路径,期待中交集团以此次吉水为新起点,继续发挥行业领军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再谱新篇。

中交疏浚党委副书记、总裁霍胜勇,广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松,天航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军清在致辞中分别表示,将以此次船舶吉水为契机,积极践行中交集团“三个六”发展战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科技自立自强、全球互联互通,为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由瑞凯在致辞中对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将认真贯彻新时期中交集团新战略新部署,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全力提升装备制造一体化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708所副所长朱建璋在致辞中表示,708所项目团队将继续全力以赴,密切协同各方,扎实做好设计和服务工作,协助攻克各项技术与管理难关,确保两船按时、优质交付。

据悉,“通浚”轮、“浚广”轮是国内首创首造,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之重器”,对我国疏浚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两船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中船第708研究所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泥舱容量亚洲第一。

作为新一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具有“智慧、高效、全能、环保”四大特性,智能作业模式涵盖“挖-运-吹”全链条,具备“强破土、大挖深、远运距、长吹距”等优异性能,未来可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及深海管道铺设等施工作业场景。

此次吉水的两艘船舶,是疏浚船舶建造业的“世纪工程”,依托振华海工自身拥有的30万吨级超大型船坞这一资源优势,同时部署2条独立生产线,配置2台500吨龙门吊,形成“双船并行”搭载网络,通过创新采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建造效率提升约20%,标志着我国实现了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批量建造的能力,极大缩短了交付周期。

两艘“疏浚利器”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船舶耙头最大可伸至约40层楼高的海底吸挖泥沙。搭配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创新突破的“浚驾测”智能化系统,由1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真正实现了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智控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准。正常施工环境下,船舶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装载效率世界领先,总载重近6万吨,与航母“辽宁舰”排水量相当。

“通浚”轮、“浚广”轮的成功研制,体现了中国疏浚企业充分发挥着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缩影。未来投产后,将有效弥补国产疏浚船舶在高端、清洁能源船型上的船队结构短板,加快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助推中国从疏浚大国走向疏浚强国。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article

spot_img